嗣汉天师府,又称龙虎山天师府、相国仙府、天下道庭,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上,地处龙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华山,门临泸溪河;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 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道教正一派兼龙虎宗祖庭。 嗣汉天师府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是现龙虎山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 1983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
名称由来
嗣汉天师府是因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封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而得名;明太祖朱元璋封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教主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嗣汉天师府便改称"大真人府";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御赐"大真人府"匾额;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维修天师府,"大真人府"便改用原名"嗣汉天师府"。
历史渊源
正一道的主要特点是教主天师世袭制,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于东汉和帝时(89年─105年)在江西龙虎山炼丹得道,之后才于顺帝年间(126年─144年)创立五斗米教(正一道),故此龙虎山便成为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第四至六十三代世袭天师遵祖之嘱在江西龙虎山传道布教,延续1800余年,众多天师以护国佑民为宗旨,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器重,历有封赏,位极人臣,其府第却不一般,经过修复后的嗣汉天师府可以让人回味其辉煌岁月。
非遗文化
2010年6月18日,龙虎山正一天师道的斋醮科仪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8月15日,龙虎山张天师传说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1月,"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人物
主词条:张道陵
张道陵(34年—156年),字辅汉,原名张陵,道教正一道实际创立者,东汉时期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传太上老君降临蜀地,"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张道陵整合当时的黄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先秦修道道统,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正一道),被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等。著有《老子想尔注》,设立二十四治,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